News
新闻资讯
执业护士
【考点161】小儿化胺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以发热、呕吐、头痛、烦躁、嗜睡、惊厥、脑膜刺激征、脑脊液改变为主要特征。
【考点162】新生儿及出生小于2个月的患儿,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。如大肠杆菌、副大肠杆菌等,阳性球菌可见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。
【考点163】出生2个月至儿童期时,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致病菌以流感嗜血杆菌、脑膜炎奈瑟菌、肺炎链球菌为主。
【考点164】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上呼吸道感染、皮肤等处的化脓性感染,致病菌由感染灶入血,经血液循环波及脑膜,引起脑膜和脑组织的炎性改变。
【考点165】冬春季节感染脑膜炎的患儿,其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多见,春秋季常见的有脑膜炎奈瑟菌、流感嗜血杆菌。
【考点166】暴发型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常见病原菌为脑膜炎奈瑟菌。
【考点167】亚急型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常见病原菌为流感嗜血杆菌、肺炎双球菌。
【考点168】脑脊液检查为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确诊的重要依据。
【考点169】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原则为:早期用药、联合用药、坚持用药、对症处理、治疗并发症及支持疗法,主要采取抗生素进行病原学治疗。
【考点170】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应多饮水,体温高于38.5°C时,应在30分钟内使体温降至正常水平。
初级护师
【考点1】猩红热临床以发热、咽炎、草莓舌、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、疹退后片状脱皮为特征。
【考点2】链球菌及其毒素侵入机体后,主要产生3种病变,分别为化脓性病变、中毒性病变、变态反应性病变。
【考点3】猩红热病人及带菌者为传染源,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传染性最强。
【考点4】猩红热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直接传播,亦可经由食物、玩具、衣服等物品间接传播。
【考点5】猩红热四季皆可发生,以春季多见。
【考点6】猩红热的皮疹多在发热后第2天出现,始于耳后、颈部、上胸部,24小时左右迅速波及全身。
【考点7】猩红热的皮疹特点为全身弥漫性充血的皮肤,上出现分布均匀的针尖大小的丘疹,压之褪色,触之有砂纸感,疹间无正常皮肤,伴有痒感。
【考点8】猩红热的并发症主要有急性肾小球肾炎、风湿病、关节炎等。
【考点9】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的特效药,进入体内可迅速杀灭病原菌,还可预防急性肾小球肾炎和风湿热等并发症。首选青霉素G治疗。
【考点10】猩红热病人高热时给予适当物理降温,但忌用冷水或酒精擦浴。
【考点11】猩红热病人应呼吸道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,连续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后即解除隔离。
【考点12】对与猩红热病人密切接触者需医学观察7天,并可口服磺胺类药物或红霉素3~5天以预防疾病发生。
主管护师
【考点1】社区精神病病人多为慢性疾病病人,精神残疾和智力残疾者多。
【考点2】社区中的慢性精神病病人,最重要的问题是社会残疾,即病人的社会功能有明显障碍或缺陷,不能完成其应有的社会角色。
【考点3】社区精神病病人护理特点是系統的、持续的、全方位的护理服务。
【考点4】当社区护士发现社区精神病患者自缢时,首先应为患者脱开缢套。
【考点5】对于自缢的社区精神病患者,护士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,直至自主呼吸恢复后再搬移患者,并与医生配合,做进步的复苏治疗处理。
【考点6】社区精神病患者一旦发生撞击,应立即检查处理伤情,如有无开放伤口、出血情况、有无颅骨骨折。
【考点7】社区精神病患者一旦发生坠跌,应立即检查伤情,有无颅脑损伤、内出血、骨折等。
【考点8】患者出现大量食物积存口腔咽喉前部,阻塞呼吸道,面部涨红并有呛咳反射,这是噎食早期的表现,应立即清除口内积食。
【考点9】室息早期的患者食物卡在咽喉部位,患者有胸闷室息感,又吐不出食物,此时可置患者侧卧,头低45°,用手拍击胸背,协助患者吐出食物。
【考点10】若患者出现额头大汗、面色苍白、口唇发结、昏倒在地,提示处于室息状态,此时应将患者置仰卧位、肩下垫高、颈部伸直,使气管位置尽量接近于表面皮肤。
【考点11】当患者处于海姆利式时,在患者背后以前弓步的姿势站稳,双臂环抱患者腹部,其中一只手紧扣拳头,向内向上按压上腹部5下。
济南鼎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号:鲁ICP备2022007483号-1